天驰号

首页 > 商业分析

商业分析

花钱上大学,花钱上大学骗局

发布时间:2024-09-17 18:11:05 商业分析

近年来,随着高考竞争的日益激烈,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家长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的心理,打着“花钱上大学”的幌子进行诈骗,让许多家庭蒙受损失。小编将揭示这些诈骗手段,帮助家长和学生提高警惕。

1.诈骗手段揭秘

诈骗分子通常会以“特殊渠道”入学为幌子,谎称自己能帮助考生进入理想大学。他们可能假冒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、知名大学培训班等身份,声称掌握“定向招生计划”,有“特殊渠道”可以“特批”入学。

2.案例分析

2023年5月至7月,彭某以请客送礼、购买入学指标等为借口,先后从赵某处骗得40600元。彭某承诺办不了入学指标就退还所有费用,但最终并未履行承诺。

3.活广告陷阱

吕某利用张女士的“成功案例”作为活广告,承诺失败了会全额退款。不少家长因此打消疑虑,纷纷请吕某帮助自己的孩子升学。但实际上,吕某收取的费用高达5万元到10万元不等。

4.虚构事实、隐瞒真相

樊某某谎称自己能够帮助三名落榜学生就读某985大学并获得本科学籍,薛某因此陷入错误认知,向樊某某转移了大额钱款。

5.利用家长心理

考生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进入好大学,犯罪团伙正是利用这种心理进行诈骗。去年高考前夕,重庆的吕先生被骗走四十多万元,就是一个典型案例。

6.保持警惕

一旦遇到谎称花钱能上好大学、好专业,分数不够也能上大学等情况,要保持清醒头脑并及时报警,谨防上当受骗。

7.教育部提示

教育部提示,广大考生如果遇到以下四种情况要警惕:收到“疑似作弊”短信、声称能办理入学指标、伪造录取通知书、提前缴纳学费等。

8.警惕伪造录取通知书等骗局

三要警惕“伪造录取通知书”“领取教育补贴”“提前缴纳学费”等类的骗局。这些骗局都是不法分子为了骗取钱财而设置的陷阱。

高考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,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够顺利进入理想的大学。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,家长们一定要提高警惕,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“花钱上大学”骗局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。